刚刷到库克在发布会上喊 “iPhone 迄今以来的最大飞跃” 时,不少人还盯着屏幕等新功能爆料,结果价格一出来直接炸了 ——2TB 版 iPhone 17 Pro Max 卖到 17999 元!这价都能买台中高配笔记本了,#iPhone17ProMax 贵过笔记本电脑 #话题当天就冲爆 3.2 亿阅读。更有意思的是,一边是 5999 元起售的标准版被夸 “加量不加价”,一边是近两万元的顶配被吐槽 “割富人韭菜”,苹果这波定价,把不同钱包的消费者都架到了选择困境里。
一、价格鸿沟有多夸张?从 5499 元到 17999 元,差出 3 台基础款
这次 iPhone 17 系列破天荒搞了四机型,价格梯度直接拉成 “过山车”:

二、苹果的小心思:不是卖手机,是 “筛用户”
回看五年前,iPhone 11 起售价才 5499 元,现在 Pro Max 顶配直接涨了 227%。但 Counterpoint 的数据更扎眼:Pro 系列销量占比从 2020 年的 18% 飙到 2023 年的 35%—— 这哪是单纯涨价,是苹果在主动 “筛选用户”:
财报也藏着证据:iPhone 平均售价从 2019 年的 783 美元涨到 2023 年的 988 美元,不是直接提价,是靠 “顶配拉认知、中配走销量”,这 “温水煮青蛙” 的套路,比直接涨基础款价格聪明多了。
三、消费者吵翻了:有人夸 “真香”,有人算 “房租账”
社交平台上的舆论直接分成两派,看一眼评论就知道有多割裂:
性价比党狂欢:知乎热帖里全是夸标准版的,“从 iPhone 13 换过来,256GB 够存一年旅行照片,120Hz 屏刷抖音比旧机爽太多,5499 元到手,比当年买 128GB 还值”;工薪层吐槽:微博上满是无奈,“17999 元?我在二线城市三个月房租才这么多,苹果是忘了普通人赚的是辛苦钱吧”“半年奶粉钱买个手机,疯了才会选”;更扎心的是 “需求差”:科技博主们拿着顶配版说 “8K 视频剪辑必须要 2TB 存储”,但市场研究显示,中国用户平均换机周期是 34 个月 —— 多数人用三年,连 256GB 都用不完,哪用得上 2TB?说白了,顶配的 “专业功能”,对普通人就是 “参数表上的数字”。四、安卓厂商动起来了:有人守性价比,有人抢高端
苹果把价格拉到 17999 元,安卓阵营直接分成了 “两派打法”:
守性价比的:小米14 至尊版死扛 6999 元,还强调 “快充比苹果快 3 倍”,明着说 “不跟涨,留住想省钱的用户”;IDC 的数据也印证了变化:中国 6000 元以上高端市场,苹果份额从 2021 年的 82% 掉到 2023 年的 67%—— 这 15% 的缺口,成了安卓厂商的 “肥肉”。但怕就怕,厂商都盯着涨价格,忘了搞创新:现在安卓的快充、影像比苹果强,如果为了追高价丢了这些优势,不就又走了当年 “跟风苹果取消耳机孔” 的老路?
五、选手机别被 “符号” 绑架:90% 的人,买基础款就够了
其实选手机就一个简单的理:你需要啥,兜里有多少钱
。
实测过就知道,iPhone 17 标准版能满足 90% 的日常需求 —— 刷微信、拍娃、看视频、打游戏,啥都不耽误;Pro 系列的 “8 倍光学变焦”,多数人一年用不了两次;2TB 存储?普通人存满照片、视频,三年都用不完。电子东西都有个 “边际效用递减”:花 12000 元多买顶配,可能就多了 5% 的体验提升,但要多掏 3 倍的钱。更别为了 “苹果 logo” 买单 ——17999 元的和 5499 元的,扫二维码、打视频电话都一样,差别大多在 “别人怎么看”,不是 “你用着多爽”。
最后问一句:你觉得 17999 元的 iPhone 17 Pro Max 值吗?要是你选,会咬咬牙冲顶配,还是选 5499 元的标准版?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!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