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造后电梯保修期通常以验收合格日起算,核心部件至少保5年。根据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(修订稿)》及重庆、湖南等地规定,电梯完成改造或重大修理后,若涉及曳引机、钢丝绳、安全钳等主要部件更换,这些部件的保修期自监督检验合格之日起不得少于5年。这意味着若改造中更换了关键安全部件,用户可享受至少5年的免费维修或更换服务。
电梯
保修期可能因改造类型和地区政策延长或缩短。若改造仅涉及非核心部件(如轿厢装饰、照明系统),且未进行监督检验,保修期可能按合同约定执行,通常为1-2年。但部分地区政策更严格,例如重庆明确要求:改造后需监督检验的电梯,主要部件保修期必须满5年;若无需检验的一般性修理,保修期可由双方协商,但需保证零部件质量。
保修期内维修责任划分需注意三点:一是非人为损坏免费修,若电梯因制造或安装质量问题出现故障(如控制系统失灵、门锁卡顿),厂家或安装单位需免费维修;二是人为损坏需自费,若因超载、强行扒门、恶意破坏等行为导致损坏,维修费用由用户承担;三是定期维护不可少,保修期内厂家需每季度对电梯进行安全检查,重点测试限速器、缓冲器等安全装置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。
电梯
保修期结束后维护责任转移。保修期满后,电梯维护责任通常由业主或物业承担。此时可选择两种方式:一是与原厂家续签维保合同,享受专业服务但费用较高;二是委托第三方维保公司,成本较低但需核查其资质(如是否持有《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许可证》)。无论选择哪种方式,均建议签订书面合同,明确维保周期(如每15天一次)、响应时间(如30分钟到场)及配件更换费用,避免后续纠纷。
电梯
用户需重点核查两份文件:一是改造合同中的保修条款,需明确保修范围(如是否包含人工费、交通费)、保修期起算日(以验收合格日还是交付日为准);二是监督检验报告,需确认报告中列明的改造部件与实际更换部件一致,避免厂家以“未更换核心部件”为由缩短保修期。若发现合同与政策不符(如保修期短于5年),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,要求厂家按最低标准执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文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