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知数码资讯网

一个快速了解最新数码资讯的网站。
  1. 首页
  2. 数码资讯
  3. 正文

解锁大容量:硅碳负极如何让手机、充电宝电量狂飙?

2025年8月26日 0条评论

硅碳负极技术旨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,应对传统石墨负极的局限性。硅具有更高理论容量,但体积膨胀问题曾是挑战。而目前,硅碳复合材料、硅氧化物等方案取得较大突破,并且已逐步实现商业化,硅碳负极技术改善了循环稳定性,推动了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。

手机

硅碳负极电池应用案例汇总

HONOR 荣耀青海湖电池

Magic 7 系列

荣耀 Magic7 系列搭载的硅碳负极电池展现出显著技术优势:其全系应用第三代青海湖电池技术,在行业内率先突破 10% 硅碳负极技术壁垒,同步支持 100W 有线快充与 80W 无线快充方案,为用户构建长效续航体系。依托硅碳负极材料的高克容量特性,荣耀将电池硅元素占比提升至 10%,这一突破使电池能量密度实现质的飞跃。在此基础上,团队进一步优化电池结构设计,以更紧凑的空间布局实现能量集成,既保证大容量续航能力,又兼顾机身轻薄特性,重新定义旗舰机型的续航技术标准。

荣耀 Magic7 Pro 搭载的第三代三极耳技术,在电流传导路径设计上实现突破性升级。通过重构电荷传输通道,该技术有效抑制了高功率充电时的温升现象,即便在 100W 有线快充场景下,也能确保电池保持稳定工作状态,从硬件层面夯实续航可靠性。与此同时,荣耀 Magic7 系列深度集成 HONOR E2 芯片,创新性加入 EIS 能效优化系统。该芯片与电源管理系统形成软硬协同架构:一方面通过智能调度电流分配逻辑,减少能量损耗;另一方面依托算法动态调整功耗策略,在视频拍摄、游戏运行等高负载场景中实现精准能耗控制。这种全链路的能效优化方案,让电池能量释放效率提升约 15%,进一步延长实际续航时长,构建起 “快充 + 省电” 的双重技术壁垒。

Magic 6 系列

荣耀Magic6系列手机搭载了第二代青海湖电池,该电池采用新型硅碳负极材料,提升了能量密度,实现了5450mAh至5600mAh的大容量电池,并支持66W至80W的有线快充以及50W至66W的无线快充,同时内置自研能效增强芯片和电源管理系统,优化了充放电效率和低温续航表现。

Magic 5 系列

荣耀自研的第一代青海湖电池,以硅碳负极技术实现突破:依托硅材料理论克容量达石墨 10 倍的先天优势,通过「多孔碳骨架 + 纳米硅原位气相沉积」工艺,将负极能量密度较传统石墨负极电池提升 16%。该技术通过纳米级材料重构,在碳骨架孔隙中均匀沉积硅颗粒,既发挥硅材料高储锂特性,又借助碳结构缓冲体积膨胀效应,从材料底层解决了硅负极产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,为电池能量密度跃升奠定基础。

这项技术在荣耀 Magic5 系列实现首次量产应用,其中 Magic5 Pro 与至臻版尤为突出 —— 在维持机身轻薄设计的前提下,搭载 5450mAh 超大容量电池。第一代青海湖电池技术通过材料体系革新,在低电压电量释放领域展现独特优势:相较传统石墨负极电池,可多释放 240% 的有效电量,将续航能力提升至全新维度。这种 "大容量 + 高能量利用率" 的双重突破,既满足用户对长续航的核心需求,又兼顾旗舰机型的握持手感,重新定义高端手机的续航技术标准。

HUAWEI 华为硅碳负极电池

华为Mate Xs 2

华为 Mate Xs 2 典藏版搭载创新硅碳负极电池技术,在电池性能与结构设计上实现多重突破:4880mAh 电池容量较普通版增加 220mAh,通过碳包覆结构与新型柔性聚合物粘结剂,有效解决硅负极体积膨胀与活性物质脱落问题,从材料底层提升电池稳定性与安全性。技术层面,华为采用锂箔补锂工艺,将首次充放电效率提升 26%,配合纳米碳管技术使导电能力增强 4 倍,双重技术叠加推动电池能量密度飙升 21%。该方案在折叠屏设备轻薄机身限制下,既实现容量跃升,又通过结构创新保障可靠性,为高端折叠屏手机的续航技术树立新标杆。

典藏版支持66W华为超级快充技术,能够在30分钟内充电90%的电量,同时拥有AI并行电源管理、15重安全防护和智能充电管理,确保了充电的高效率和安全性。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华为Mate Xs 2典藏版在保持轻薄设计的同时,提供了更长的续航能力和更快的充电速度。

华为Mate XT

华为 Mate XT 搭载的硅碳负极电池,在轻薄机身与长效续航的平衡中实现技术突破:仅 1.9 毫米的电池厚度下,达成 5600mAh 大容量配置。该技术依托硅材料理论克容量达石墨 10 倍的先天优势,通过纳米级材料工艺重构负极结构,使电池能量密度获得显著提升。这种 "超薄机身 + 高能量集成" 的设计方案,既满足折叠屏设备对轻薄形态的严苛要求,又通过材料革新突破续航瓶颈,为高端机型的电池技术应用提供了新范式。

华为nova 13系列

华为nova 13系列内置5000mAh硅碳负极电池,支持100W快充,9分钟充电50%。这项技术使得nova 13系列在保持轻薄设计的同时,提供了出色的续航能力。

华为Mate 70系列

华为Mate 70系列采用了新型超大硅负极电池技术,为手机提供了强大的续航支持。其中,标准版内置5400mAh电池,支持66W快充;Pro版内置5850mAh电池,支持100W快充。

lenovo 联想星海电池

moto razr系列

联想(lenovo)搭载硅碳负极电池的机型是moto razr系列的折叠机新品,具体包括moto razr 50和moto razr 50 Ultra。这些机型全系列标配了联想自研的新电池技术——星海电池。

星海电池以高压碳硅负极方案实现 822Wh/L 能量密度突破,这一指标超越当前主流旗舰机型电池性能,成为 2024 年折叠屏领域领先技术方案。搭载该技术的 moto razr 50 Ultra 在硬件配置上同步升级:配备高通骁龙 8s Gen3 移动平台,后置 5000 万像素双摄系统 + 前置 3200 万像素镜头,内置 4000mAh 大容量电池并支持 68W 有线快充,在性能与续航间达成高效平衡。moto razr 50 标准版则以星海电池技术为核心,兼顾性价比与轻薄体验,有望成为市场准入门槛更低的折叠屏机型。该技术通过碳硅负极材料革新,在维持机身纤薄设计的同时,实现能量密度跃升 —— 配合 30W 有线快充与 15W 无线闪充的全场景充电方案,从 “大容量 + 快充” 双维度解决折叠屏用户的续航焦虑,重新定义轻薄折叠设备的续航技术标杆。

MI 小米金沙江电池

小米 15 系列

小米15系列手机搭载了“最强金沙江电池”,其能量密度达到了850Wh/L,是小米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能量密度。小米15标准版电池容量为5400mAh,相比上一代小米14增加了790mAh,而电池体积几乎没有变化。

小米 15 Pro 搭载的金沙江电池以 6100mAh 大容量配置,配合材料体系与结构设计革新,较前代产品实现 38% 续航能力提升。该电池技术通过优化离子传导路径与能量存储密度,在维持机身轻薄特性的同时,构建起 “高容量 + 低功耗” 的续航体系 —— 既满足用户对长续航的核心需求,又通过紧凑化设计解决大容量电池与机身厚度的矛盾。

技术迭代带来的能量存储能力突破,使小米 15 系列从硬件层面回应了智能手机用户对续航的迫切需求。这种 “轻薄机身与强劲续航” 的平衡方案,不仅重构了旗舰机型的续航标准,更通过技术下沉为中端市场提供了续航升级的新范式。

小米14 Ultra

小米 14 系列中的明星机型小米 14 Ultra,在电池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,搭载了先进的金沙江电池。该电池能量密度高达 779Wh/L,运用最新一代硅碳负极技术,将硅碳含量提升至业界瞩目的 6%。凭借这一创新,小米 14 Ultra 在有限的机身空间内实现了电池容量的显著增长,电池容量提升至 5300mAh,相较于前代产品增加了 300mAh,在提升续航能力的同时,依然维持了手机的轻薄设计。在充电规格方面,小米 14 Ultra 继承了强大的快充基因,保留了 90W 有线快充以及 80W 无线快充功能,让用户无论是在匆忙出门前还是闲暇办公时,都能快速补充电量。此外,金沙江电池在耐用性上表现卓越,历经 1600 次循环充放电后,仍可保有 80% 的原始容量,极大地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周期,减少了用户后期更换电池的成本与麻烦,从多维度为用户带来了更为优质、持久的续航体验 。

小米11 Pro

小米11 Pro搭载的金沙江电池以其新型硅氧负极电池技术而著称,该技术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,使得在单芯情况下实现了5000mAh的大容量和高达67W的充电速度。这种电池技术不仅提高了充电效率,还在安全性和长循环使用方面有所突破,通过纳米硅颗粒表面预补锂技术解决了首次充电效率低的问题。此外,小米11 Pro的续航表现也非常出色,播放视频一小时仅消耗10%的电量,预计视频续航可达10小时左右。

nobia努比亚牛魔王电池

红魔10 PRO

红魔10 PRO的7050mAh电池被称为"牛魔王电池",这是旗舰手机电池容量首次突破7000mAh大关。根据官方介绍,这款电池采用了ETT隧道技术、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及魔方AI电源管理等三大核心技术,支持120W超级闪充。这些创新不但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,还增强了安全性和使用寿命,让用户在长时间游戏或高强度使用时无需频繁充电。

oppo 欧珀冰川电池

OPPO Find X8系列

OPPO Find X8、Find X8 Pro和Find X8 Ultra分别配备了5600mAh、5700mAh和6100mAh或6200mAh的电池。这种电池技术首次被今年6月推出的OnePlus Ace 3 Pro采用,与传统石墨电池相比,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出23.1%。OPPO的冰川电池还实现了业界最高的6%负极硅碳含量,理论上硅含量越高,能量密度越高。

OPPO Find X8 系列凭借前沿科技,在续航领域实现重大突破,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。其搭载的冰川电池,融入先进技术,在维持机身极致轻薄(厚度仅 7.85mm/8.24mm)的同时,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大容量,标准版电池容量达 5630mAh,Pro 版更是高达 5910mAh,较前代产品,电池容量提升幅度达 18% ,而厚度却减少了 13%,成功将整机厚度从上代近 9mm 缩减至 8mm 以内,完美兼顾轻薄与续航。

Find X8 系列的冰川电池采用了先进的硅碳负极技术,有效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。不仅如此,配合 OPPO 自主研发的潮汐引擎,从系统底层对能耗进行智能优化。潮汐引擎集成安卓首个精准算力单元集功耗模型,功耗计算精度超 90%,并运用系统级缓存与 CPU 高速缓存动态分配方案,在运行大型游戏时,能效最高可再提升 8.24%,全方位保障手机在各种使用场景下,都能将电池能量高效利用。

在充电速度方面,Find X8 系列支持 80W SuperVOOC 超级闪充技术,短时间内即可为手机补充大量电量,满足用户紧急需求;同时配备 50W AirVooc 无线闪充,让充电摆脱线缆束缚,为用户带来便捷、高效的充电体验,彻底解决续航焦虑问题 。

OPPO Find X7系列

OPPO Find X7系列搭载了硅碳负极电池,具体来说,OPPO Find X7 Ultra和OPPO Find X7均配备了5000mAh的大容量电池。这种硅碳负极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而著称,能够在保持电池体积相对较小的同时提供更大的电池容量。此外,OPPO Find X7系列的电池支持100W有线快充,这使得充电速度非常迅速,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为手机充满电。

OPPO Find X6系列

OPPO Find X6系列在电池技术上进行了显著升级,全系标配了冰川大电池,这是与宁德新能源合作开发的硅碳负极电池技术。Find X6系列的电池容量得到了显著提升,Find X6配备了4800mAh的电池,而Find X6 Pro则提供了5000mAh的双电芯电池。

Find X6 系列凭借冰川电池的卓越性能与潮汐引擎的能效优化,打造出超凡续航体验。该系列手机在维持 7.85mm/8.24mm 超薄机身的情况下,成功集成了高达 5630mAh/5910mAh 的大容量电池,电池容量相较前代提升 18%,同时厚度减少 13%,实现了轻薄与续航的完美平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Find X6 系列配备了长寿版 100W 超级闪充技术。以 Find X6 Pro 为例,在 100W 超级闪充下,仅需 10 分钟就能充至 50% 电量,28 分钟便可将电量充至 100%;在 50W 无线闪充模式下,30 分钟能充至 60%,52 分钟即可充满至 100%,充电效率十分出众。

此外,Find X6 系列搭载的电池健康引擎也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它能有效减缓电池容量的损耗,使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达到 1600 次。按照一般用户的使用频率,4 年后电池容量仍能剩余 80%,极大地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,减少了用户更换电池的频率和成本,全方位保障用户长期稳定的续航体验 。

一加Ace 3 Pro

一加Ace 3 Pro搭载了一加与宁德新能源科技共同研发的“冰川电池”,这款电池采用了全新一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,具有6100mAh的超大容量,同时能量密度达到了行业领先的763Wh/L。相较于传统的石墨负极电池,冰川电池大幅提升了电池中的锂离子含量,并实现了6%的负极硅碳含量,这使得电池容量得到了显著提升,同时体积却比5000mAh的石墨电池更小。

此外,一加冰川电池还采用了自研的仿生蜂巢结构设计,并结合一系列技术工艺,以及软件层面的电池健康算法,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循环寿命,确保在使用四年后,电池健康度仍不低于80%。

一加 13

一加13系列中的一加13搭载了6000mAh的硅碳负极“冰川电池”,这种电池技术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,达到了805Wh/L。 相较于传统石墨负极电池,硅碳负极电池在提升电池容量的同时,还减少了电池体积,使得一加13在保持轻薄设计的同时,实现了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持久的续航能力。

此外,一加13支持100W有线快充和50W无线充电,能够在36分钟内将电池完全充满,提供了快速的充电解决方案。

realme 真我硅碳负极电池

真我GT7 Pro

真我GT7 Pro手机搭载了6500mAh的泰坦电池,采用新一代硅碳负极技术,含硅量10%,能量密度相比普通石墨提升7%,电池克容量提升10%。该机型支持120W光速秒充,14分钟充至50%,并内置4年耐用独家长寿算法、支持AI智能充电。

相比上一代,电池容量增加了1100mAh,但机身厚度降低至8.55mm,实现了大容量、薄机身的超越式升级。

真我 GT6

真我GT6手机搭载了5800mAh的第二代硅碳负极电池,支持120W闪充,32分钟充电100%。

该电池采用了全新一代硅碳负极技术,含硅量达到6%,相比5000mAh电池,厚度减少9%,电池容量增大16%。续航体验等效约6150mAh,满电可使用两天。

vivo 维沃蓝海电池

vivo X200 系列

vivo X200系列手机行业首发第三代硅负极技术,这一技术使得能量密度较上代提升了19.6%。全系机型搭载半固态电池,即使在-20℃的极限低温环境下,X200系列依然能够支持视频录制6小时,正常通话29.7小时。

X200系列的蓝海续航系统再次升级,其中vivo X200 Pro的电池容量高达6000mAh。这些电池采用半固态技术,即使在严寒环境下也能保持稳定工作。

vivo X100 系列

vivo X100系列采用了名为“蓝海电池”的硅碳负极电池技术,这一技术通过蓝海碳元重组技术、蓝海极片重塑技术与蓝海激光刻蚀技术等多重全新科技,优化了电池的内部结构,使得能量密度比上一代提升了8.3%。具体到电池容量,vivo X100拥有5000mAh的电池,而X100 Pro则配备了5400mAh的大容量电池。

这些电池技术的应用,不仅提升了电池容量,还保持了手机的纤薄设计。此外,vivo X100系列的蓝海电池还支持快速充电,X100支持120W有线快充,而X100 Pro支持100W快充,使得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为手机补充电量。

vivo S19、 X Fold3、Y200系列

以上系列手机搭载了业界领先的第二代硅碳负极电池技术,其能量密度高达809Wh/L,这一指标是目前行业内的最高水平。这种新型材料的能量密度相比传统石墨负极高出约20%,在保证电池体积不变的前提下,电池容量得到有效提升。

vivo S19在7.19mm的超薄机身内装入了一块6000mAh的超薄蓝海电池,这使得它成为2024年已上市厚度最薄且电池容量最大的手机之一。此外,vivo S19系列还支持80W有线充电,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为手机充电。

充电宝

目前,消费级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多数以天然石墨、人造石墨两类,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、长循环寿命和环境友好等优点,作为便携式电子设备、电动汽车以及户外储能设备的主流选择。

研究发现,单质硅材料的比容量高达 4200mAh/g,远超过常规负极材料,而碳材料具备良好的柔性与出色的导电性,可有效缓解硅在充放电时因体积剧烈膨胀产生的应力,防止硅颗粒破碎粉化,维持电极结构完整性,同时进一步提升电极导电性,让电池能够更快速地充放电,优化电池倍率性能,满足市场对大容量电池的需求。

酷态科15号 Air 超级电能卡预热

根据公布信息,这款采用 “数字号” 命名的充电宝颠覆传统材料体系,搭载 “碳硅负极 + 氮化镓” 创新方案。其海报显示,该充电宝运用氮化镓元件与新一代碳硅负极电池,硅含量达 7%,能量密度达到 737Wh/L,单片电池厚度仅 0.52 厘米,电路转化效率高达 97%。相较常规 15000mAh 同容量段产品,其体积大幅缩小 26.2%,在便携性与能量集成上实现双重突破。

总结:从手机到充电宝,硅碳负极技术正以材料革新重构能量存储范式。其核心在于硅材料 4200mAh/g 的理论比容量(达石墨 10 倍)与碳材料的结构缓冲优势形成互补,既通过高克容量特性提升能量密度,又借助碳骨架抑制硅充放电时的体积膨胀,解决传统负极的性能瓶颈。当这一技术与氮化镓快充、三极耳结构等硬件创新结合,不仅让手机电池突破 7000mAh 并维持轻薄机身,更使充电宝在同容量下体积缩小 26%,实现 “大容量 + 高便携” 的双重突破。随着硅碳负极在材料工艺上的持续迭代(如硅含量提升至 10%、能量密度达 822Wh/L),未来移动设备的续航体验或将迎来从 “解决焦虑” 到 “重新定义标准” 的质变,为消费电子行业的能量技术升级开辟清晰路径。

标签: 暂无
最后更新:2025年8月26日

数码资讯网主编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点赞
< 上一篇
下一篇 >

文章评论

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
取消回复

COPYRIGHT © 2024 快知数码资讯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

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

蜀ICP备2024099913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