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朝注册号排前几万的同志们都知道,我们北朝论坛是新科动漫论坛转变而来的,基本只是换了块牌子。而新科动漫论坛又是从当时基本已经瘫痪的SB论坛搬家过来的,我们早期的重要成员,基本都是来自SB论坛的人。
咱们SB论坛,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?有人说是水区,有人说是美女图区,有人说是精品转载,都有道理。这些区都有自己最核心的人,最核心的吸引力。但如果从咱家的角度出发,咱家认为SB最核心的部分,应该是他的模型、军事、军史板块。这些板块中,咱家呆得时间最长的就是“古代战争”板块了。
咱家是个野路子,事实上咱们古战版里的很多爱好者基本都是野路子,都是对历史的一种业余爱好。专业路子的,甚至学霸级别的,古战也有,但很少。例如SB时代经常在这里活动的嘿啦啦先生、查理五世先生这种级别的准学阀,以及我们最近邀请来的学霸在野武将先生。这些ID在他们的专业领域,都有很强的造诣。例如,嘿啦啦先生参加了长平古战场发掘并主持了其中一个项目,他在战车时代的战术复原上,是有相当高的水平和学界声望的;查理五世先生在SB时代就是青年学科带头人了;在野武将先生就更不用说了,作为一个中国史博士,他在唐宋领域很有造诣(咱家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)。
有些人看到这里,一定会说“你在这里摆什么谱?”“这些人牛逼又不是你牛逼,你算个什么玩意?”这话说得是有道理的。
咱家举这些例子,是想说明,我们古战版面虽然水平不高,绝大部分都是村炮土锤野路子(包括在咱家在内),但至少我们的讨论风气是好的,大家是认真的讨论、学习的。
抬杠的,满地打滚的,例如以前的李树下乘凉,或者军大衣教主这些,是有几个。但他们不是我们的主流,我们中间的不少人,都是和他们斗争过不是一次两次的。说来,很多同志都能如数家珍一般的讲出许多故事来,历历在目。
仔细想一想,我们古战版面的很多同志,互相认识,恐怕都超过十年了吧?这十年时间,大家在互相讨论学习中,获得了不少乐趣,调剂了生活的苦闷,丰富了自己的碎片时间,认识了一些朋友,有些还走入生活,成为线下的朋友。
在2013-14年的时候,有些朋友找到咱家,说他们想把自己手里的文献资料集中一下,建一个资料库,这样便于其他人检索文献提供一点捷径。咱家当时正好也有类似的想法,于是一拍即合,就干了起来。咱家当时考虑是,大家各人的搜集渠道不同,自然文献就有不同,建一个资料库,可以互通有无,还可以查缺补漏。最重要的是,就算以后我们自己慢慢淡出网络了,这些资料也可以留给后来的人,供他们查阅,省却很多重新搜集的时间。这也算咱们SB系古战版面留下的一点印记。
于是,几个朋友就到处宣传了一下,拉了几个人,建了一个百度云盘,然后开始往里面上传资料。到事发之前,大家一共上传了大概163个G的各种文献,并进行了初步的分类。现在看,这个文献库是很粗糙的,甚至可以说良莠不齐。但无论怎么讲,都算是一个重大的创举。和我们同时代的论坛,也有和古代历史有关的版面,什么龙空啊,超大啊,等等这些。这些友坛也有自己的历史的积累,有很多有趣的东西,都是值得保留的。但这些友坛都没有建立他们的文献库,只能随着时间慢慢过去,之前的有趣的那些东西逐步湮灭。论建立自己的文献库,咱们可能是网络世界的独一份,或者说,第一个。
就在已经逐步将文献基本就位,已经编好目录之后,之前一个看起来很热心快肠的,我们以为他是“朋友”的人,就露出了他的本来面目。
他没有通知任何人,也没有与任何人商量过,就偷偷将大家都知道并共享的文献库账号绑定了自己的手机,还修改了密码。他的想法是将这个凝聚了大家心血的文献库据为己有,成为他的私产,让大家那么长时间的工作,都成为他的成果。
必须承认,他确实也上传了一部分文献,做了一部分贡献,这是真的。但是相比这163个G的数据而言,他上传的部分无论如何都只能说非常少数,最多只能说尽过一点力量,仅此而已。
而他就想假模假样的先做这么一点点的事情,然后找个机会就把这
文章评论